佛教與一般哲學的差異,在於佛教不只是講知識、理論,更注重虔敬的信仰和完美的道德,以及如實的修持。
今日佛教最令人悲痛的事,不是沒人信仰,沒人研究,而是真正修持、證悟的人太少。很多人將佛法的道理說得天花亂墜,卻沒有真正將佛法理論付諸實行。如此,佛法說得再多、再好,於事又何補呢?佛教人士平常所謂的誦經、拜佛、持午,只是口頭上、形式上的。真正的修持,應從生活行為中,表現戒定慧;在語默動靜裡,息滅貪瞋癡。
《金剛經》云:「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」又說:「所謂一切法,皆是佛法。」這兩句話的涵義十分耐人尋味,若以這二句經文,來演繹佛教對於修持的要旨,即為:「是佛法的,有時不是佛法;相反地,不是佛法的,有時卻是佛法。」譬如:念佛是佛法,拜佛是佛法,誦經、打坐、布施、持戒全是佛法;但是,如果在念佛、拜佛、誦經、打坐時,心裡直打妄想,起貪瞋癡;或以沽名釣譽之心而行布施,則此時,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了。
《南傳經集》說:「有信仰的人最富貴,具道德的人最安樂,肯修行的人最安住,有智慧的人最可貴。」所謂修行,就是先要把人做好,誠如「人成即佛成」。生活中的修行,只要讓自己做人無愧於天理、無負於人道,如此修行,才是真修行!